江門,明代著名理學家陳白沙、近代維新先驅梁啟超的故里。這片孕育過開風氣之先名士的文化厚土,如今進入新時代,正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部署,謀劃一場變革,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江門實驗室(以下簡稱“江門‘雙碳’實驗室”),建設國家“低碳”示范市,搶抓機遇,快步邁向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21年3月,廣東省提出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珠三角地區整體先行達峰,時間緊、任務重。加快提升科技戰略力量,構筑“雙碳”科技支撐體系,是助推我省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環。
市委十三屆十六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雙碳”實驗室,率先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建設,提升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水平,建設國家“低碳”示范市。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岸明履新江門后,頻頻實地調研,就“雙碳”實驗室設想與院士團隊、國內國際頂尖高校、科研機構交流探討,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并積極爭創“雙碳”省實驗室。市長吳曉暉曾調研督導,加快“雙碳”實驗室的建立,探索產業化營運模式,充分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在“雙碳”科創平臺建設中,形成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江門特色”。
當前,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全力推進“雙碳”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今日,我市舉行“雙碳”實驗室揭牌暨項目簽約儀式。江門“雙碳”實驗室首期選址新會中科創新廣場,總建筑面積超17萬平方米。
江門乘勢而上建設“雙碳”實驗室,集聚“雙碳”高端創新資源,加速構建綠色低碳高效的產業發展體系,為本地乃至廣東省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撐,是全面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展現綠色發展新擔當的自覺行動。
統籌/余太平 謝敏 趙可義 文/趙可義 張浩洋 陳敏銳 皇智堯 劉昌海 圖/郭永樂 周華東 張奕維
1 使命·破局
江門為什么要建設“雙碳”實驗室?
如何實現低碳轉型,是全球都面臨著的重大挑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將進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江門為何選定“雙碳”這一篇大文章,而且是在難度系數極高的領域呢?
建設“雙碳”實驗室,謀劃綠色低碳發展,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
瞄準“雙碳”,攜手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爭創“雙碳”省實驗室,充分體現了江門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的決心,也充分體現了江門胸懷“國之大者”,堅定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搶占“雙碳”戰略先機,為全省、全國科技創新發展貢獻力量的“江門擔當”。
建設“雙碳”實驗室,謀劃綠色低碳發展,是高層次科技平臺引領作用之需,也是強化區域戰略科技力量支撐之需。
“十四五”時期,是江門加快發展的窗口期、上升期、黃金期,如何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當下,江門正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全面實施“科技引領、工業振興、園區再造、港澳融合、僑都賦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其中“科技引領”作為頭號工程,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載體,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助力江門發展。
“建立江門‘雙碳’實驗室正逢其時。”海鴻電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小明表示:“海鴻電氣一直是中國變壓器節能技術研發應用的引領者,‘雙碳’實驗室的創建有利于海鴻電氣等江門企業得到更多高端創新資源,讓企業研發少走彎路。”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局。建設“雙碳”實驗室,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之需。
碳達峰、碳中和,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更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如新能源、碳交易、碳匯工程等,無不是千億萬億級市場。碳達峰、碳中和正是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生態環境改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可以說,建設“雙碳”實驗室,既是江門產業升級未雨綢繆之舉,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次戰略性布局。
“碳中和、碳達峰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之舉,全球的市場是巨大的,特別是涉及能源的革命。能源的轉型,才能帶動經濟的轉型。抓住這個機遇,對江門在新一輪大發展中會有一個大的突破。”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
江門雖是老產業基地、工業基礎扎實,但在全省缺少引領性強、影響力大的產業。在省發布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江門成為20個戰略性產業均有布局的4個地級市之一,其中8個產業標注江門為核心城市。開展減碳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可全力鞏固提升八大戰略性產業。此外,還可緊扣20個戰略性產業和產業園區,盡快培育一批高科技綠色新興企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此外,建設“雙碳”實驗室,是打造宜居環境、良好營商環境之需,可構筑優越生態環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彰顯獨特比較優勢,加快打造近悅遠來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持續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2 優勢·需求
建“雙碳”實驗室,江門有什么條件?
碳達峰、碳中和背后的綠色低碳發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等的多維提升。
建設“雙碳”實驗室,江門底氣何在?
俯瞰僑鄉,從小鳥天堂到銀洲湖畔,白鷺翩飛;從城市小區到田野鄉村,開門見綠;從錦江水庫到西江濱江大道,生態江門散發出獨特魅力。
小鳥天堂“護鳥愛林”的優良傳統,也感染著一代代江門人愛綠植綠護綠。據統計,我市森林面積達42.9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14%,生態系統固碳潛力巨大。
在廣東工業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曾雪蘭看來,江門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比較好,從能源結構上來看,江門的煤耗和油耗占比逐步降低,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以及作為零碳能源的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步提升,能源結構呈低碳化趨勢,這是江門的優勢之一。
據統計,江門核能、風能、光伏等綠色能源規模較大。臺山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以上核電機組,已建成一期2臺單機容量175萬千瓦的機組,為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江門在建和新建光伏項目30個,裝機容量307.6萬千瓦。而在儲能產業方面,江門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近百億元,匯聚了優美科、芳源、科恒、道氏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企業。
上海電氣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研發的“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江門市新會區簽署“制造業綠色低碳技術服務項目”合作協議。江門是該公司在珠三角地區首個達成合作意向的地級市。該公司區域營銷總監區醒培表示,之所以落戶江門,一個重要原因是江門正開發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會承接珠三角發達地區產業外溢,有條件的企業想以此為契機,實現廠房、生產線的更新換代,這就為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江門市是廣東老牌的工業城市,金屬制品、食品、紡織服裝、精細化工、造紙、建材、家電等傳統產業規模較大,均面臨著技術優化、綠色升級的迫切需要,可為“雙碳”技術研究提供典型的案例和廣闊的應用場景,更能作為先行示范,推廣應用于全省各大能耗領域,服務和支撐全省“雙碳”解決方案。
維達紙業(中國)有限公司經理陳連岳希望,江門“雙碳”實驗室能集聚高端創新資源,解決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比如,在造紙行業的熱能回收技術及相關設備研制方面加大專項研究,提高能源利用率,把整個行業能耗強度降低;在造紙機能耗利用的智能控制方面加大力度研究,特別是在AI算法方面,讓能耗使用更加科學和精準。
3 牽手·聚力
牽手“港科大2.0” 匯聚前沿科創資源
今日,江門市人民政府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簽訂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舉行江門“雙碳”實驗室揭牌儀式;與國家能源集團廣東電力有限公司簽訂全面深化合作協議,并舉行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江門“雙碳”實驗室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江門碳中和研究所簽訂意向合作協議。
香港科技大學于1991年建校,30年來在教育、科研和知識轉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迅速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如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預計于2022年9月正式開學。香港科技大學與籌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協同發展,共同構成“香港科技大學2.0”。此次簽約,也是江門市與“港科大2.0”重要戰略合作的開端。
據介紹,香港科技大學在新型儲能電池、新型有機太陽能、智慧綠色建筑、綠色金融與碳交易等“雙碳”領域科研優勢突出、技術國際領先,技術產業化能力強。正在建設的廣州校園是全球第一個以“零碳”為建設目標的校園,采用了大量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技術,不少關鍵技術都來自港科大及港科大(廣州)自身的研發團隊。
江門與香港科技大學頗具淵源。據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多位校領導都是江門籍鄉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校長倪明選表示,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產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非常期待與江門攜手探索建立“雙碳”實驗室。
如今,雙方牽手成功,可謂“珠聯璧合”。一個是發展潛力巨大、謀求高質量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一個是致力于培養一流創新人才、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引擎的全球知名高校,雙方全面合作、特別是在“雙碳”領域的探索,必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據介紹,雙方將在人才培養合作、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科創平臺建立、高水平智庫建設方面展開緊密合作。通過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江門打造碳達峰、碳中和樣板,并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作貢獻。這是雙方創建“雙碳”實驗室共同的愿景。
一個高水平的實驗室,必是優勢資源的聚合。
可以看出,開放包容是“雙碳”實驗室的特點,參與的各方可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匯聚“雙碳”領域前沿科創資源。
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等擬合作單位在氫能、風電、光伏、核能等清潔能源研究與利用、低碳發電與動力、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低碳園區等領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技術,全國領先。
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也將于今日揭牌。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是國家能源集團首批啟動建設的集團級研發平臺,今日在江門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該中心正式投入運行。
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朱雄介紹,國家能源集團作為中國氫能聯盟理事長單位,積極致力于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利用等全產業鏈技術研發與攻關,致力于解決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積極推動氫能與傳統產業脫碳相融合,優化區域能源結構。在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不僅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與江門“雙碳”實驗室可以共享資源和技術,而且國家能源集團其他板塊低碳技術研究成果也都可以與江門“雙碳”實驗室共享。
4 爭創·融合
服務大局和地方 爭創省級實驗室
江門建設“雙碳”實驗室,以爭創省級實驗室為目標。
陳岸明履新江門后,一直在全力推動“雙碳”實驗室從構想走向現實。全市各級各部門已形成工作合力,拿出最優的建設條件和最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支持實驗室建設。
市科技局表示,未來,江門“雙碳”實驗室將以建設“雙碳”省實驗室為目標,從廣東省和江門市產業發展所需出發,圍繞“雙碳”戰略路徑實現、能源結構升級、低碳技術等領域,匯聚葉玉如院士、余艾冰院士、吳光輝院士等高層次科創人才團隊,圍繞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研發創新,加快建設“雙碳”產業園區,引進“雙碳”重大產業化項目,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產業技術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江門市和廣東省“雙碳”戰略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據悉,江門將重點發展兩大“雙碳”產業園區:一是建設江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雙碳”產業園),依托我市新能源電池、專用車等產業基礎,重點引進新能源整車、鋰電及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研發、智能制造等關聯產業,規劃打造兩軸帶、五組團,堅持產業發展綠色化,建設綠色園區與基礎設施,推廣園區零碳場景應用,打造高標準“雙碳”園區。二是建設臺山廣海灣園區(“雙碳”產業園),以臺山核電、國能臺電等為龍頭,以核能供熱、供氣、制氫、海水淡化等為重點,推廣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促進“雙碳”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實驗室的技術創新與產業聯動、實現“自我造血”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會區委書記林錫波表示,新會區可以與臺山電廠深化合作,探索能源節約高效利用模式,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同時,共建特色合作平臺,與香港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建低碳節能創新基地、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共同拓展節能環保、海洋工程裝備、生物醫藥、康養醫療等領域合作。
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將依托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雄厚的人才、資金、技術優勢,聯合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公司,以區域內海上風電和臺山電廠為依托,創建一個特大型千萬千瓦級風光水火儲及耦合制氫應用示范基地,積極參與臺山廣海灣園區(“雙碳”產業園)建設,助推江門清潔低碳高質量發展,助力廣東構建“雙碳戰略”下新的能源體系。
華藝衛浴綜合管理部總監丁言飛表示,江門“雙碳”實驗室可與當地產業相結合,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企業可以借助“雙碳”實驗室這一“外腦”,實現轉型升級。
“政府主導建設‘雙碳’實驗室,具有很強凝聚力和品牌效應。希望‘雙碳’實驗室在產學研方面與地方深入融合,給本地的產業和企業帶來一個很好的助力。”廣東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達昌對“雙碳”實驗室充滿期待。
張小明表示,建設江門“雙碳”實驗室,有利于及時探索出具有江門特色的“雙碳”目標實現方案和路線圖,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轉型、交通等基礎設施低碳化改造、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相關政策的設計等。未來,希望通過實驗室的建設,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江門,對低碳創新技術的研發提供更多科研力量。加大對低碳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應用,加快先進成果落地及推廣進程。帶頭開展“先行先試”,在政府工程(大型重點工程、示范項目)中鼓勵低碳產品的應用。
江門擁抱“雙碳”新經濟,大幕徐徐開啟。這座城市里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準備好了嗎?
新聞延伸
江門“雙碳”實驗室由江門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學發起共建,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和省、市重大需求,以建設“雙碳”省實驗室為目標,從廣東省和江門市產業發展所需出發,圍繞“雙碳”戰略路徑實現、能源結構升級、低碳技術等領域,匯聚高層次科創人才團隊,開展“雙碳”前沿及關鍵技術研發,建設“雙碳”產業園區,引進“雙碳”重大產業化項目,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產業技術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江門“雙碳”實驗室
研究領域
(1)低碳科技:降低碳強度、提高碳效率。
(2)零碳科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節能設備與材料、儲能系統。
(3)負碳科技: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直接碳捕捉、生態固碳。
(4)數據分析與“雙碳”設計:系統設計(交通系統、ICT應用、智慧城市)、高分辨率下一代氣候模型、碳匯循環復雜性模型、氣候變化與經濟系統模擬。
(5)“雙碳”政策與綠色金融: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碳市場機制設計、綠色金融。
重點任務
(1)開展“雙碳”戰略路徑及政策研究。
(2)推動“雙碳”技術研發與創新。
(3)賦能“雙碳”戰略性產業發展。
(4)建設“雙碳”產業園區。
(5)引育“雙碳”高水平科研人才。
(6)推動“雙碳”國際交流與合作。
產業聚焦
一是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雙碳”產業園),依托我市新能源電池、專用車等產業基礎,重點引進新能源整車、鋰電及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研發、智能制造等關聯產業,規劃打造兩軸帶、五組團,堅持產業發展綠色化,建設綠色園區與基礎設施,推廣園區零碳場景應用,打造高標準“雙碳”園區。
二是建設臺山廣海灣園區(“雙碳”產業園),以臺山核電、國能臺電等為龍頭,以核能供熱、供氣、制氫、海水淡化等為重點,推廣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擬合作單位
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華為、國家能源集團、中廣核、南方電網、暨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
香港科技大學在“雙碳”領域成果豐碩
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年輕學府,也是亞洲頂尖、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港科大在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達世界一流水平。港科大與江門淵源深厚,歷任的校領導中有四位為江門籍(朱經武校長、陳繁昌校長、校董會副主席李國能、葉玉如副校長)。
(一)建設基礎與優勢
1.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校園。港科大自籌投入逾億元支持科研團隊把最新技術應用于改善校園、促進校園低碳發展,在建的港科大(廣州)是全球第一個以“零碳”為目標的校園。
2.科研優勢突出、技術國際領先。在先進材料、可持續能源等相關硬技術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軟技術方面均有扎實的研究基礎;新型儲能電池、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智慧綠色建筑、自主無人系統等技術國際領先。在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碳交易設計、氣候風險與應對以及科技創新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戰略研究經驗,研究成果具備世界級影響力。
3.技術產業化能力強。全球最大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全國最大無人船公司——云洲智能等眾多科技公司,均發源于港科大。
(二)成果示范
1.移動感知與計算技術,實現室內外一體化無障礙“找路、找車、找人、找店”。
2.污水處理SANI技術,基于硫循環的高效低耗污水與污泥處理原創技術,獲得世界智能城市決賽選手獎、Huber國際技術獎二等獎、IWA全球PIA榮譽應用研究獎、IWA可持續性獎亞軍等多項國際殊榮。
3.吸附式制冷空調。相對于傳統的壓縮機空調可節省80%的耗電量,有效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達到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使用簡單、可靠性高的目的。
4.有機光伏。載入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有機光伏世界紀錄表,港科大成為40年來第一個錄入該紀錄表的中國高校。
(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2018年香港科技大學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及廣州大學合作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2019年9月,港科大(廣州)獲教育部批準籌備設立,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獲批籌設的首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
在學科設置方面,港科大(廣州)突破傳統的“學院—學系”架構,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在傳統學科的深厚學術根基,推行“以探索為主導的融合學科主動學習模式”,開創性地采用“樞紐—學域”學術架構。
目前,港科大(廣州)(籌)下設功能、信息、系統、社會四大樞紐,樞紐下設十六大學域。
港科大(廣州)致力于推動融合學科的教育、研究與知識轉移,為地區、國家和全球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成為未來科技、企業和產業的創新基地,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專家聲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煥明:
希望與江門合作 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我是佛山人,很關注一江之隔的江門的發展。江門人文底蘊深厚,有尊師重教傳統,孕育了不少知名科學家,有“院士之鄉”的美譽。此外,江門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美,特別是有廣闊的開發腹地,這點很難得,所以,我很看好江門的發展前景。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雙碳”是江門搶占先機、實現大發展的一次難得的機遇。江門經濟實力曾在上世紀80年代排在全省前列,如果江門抓住低碳綠色發展的機遇,一定會迎來大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我一直在從事碳中和科技研發工作,碳中和科技僅僅研究節能減排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清潔能源,對沖我們發展中有可能增加的碳排放。開發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是很重要的。江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的研發與清潔能源的研發都非常重要,希望江門在這些方面認真謀劃與部署。我希望在“雙碳”、大健康等領域與江門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常務副院長郭萬達:
抓住“雙碳”機遇 實現高質量發展
“雙碳”,首先是一個發展的理念。國家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一個發展理念的變化。對江門來講,如何把“雙碳”的理念在發展智能制造業、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貫徹落實,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其次,新的理念,就代表著新的機遇。“雙碳”本身涉及很多新的技術、新的產業、新的模式,這些方面對江門來說都是機會。“雙碳”概念提出后,制造業、貿易加工業、服務業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標準和要求,江門如何去對接新的標準、新的要求也是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
當前,眾多資本涌向“雙碳”領域,特別是技術、產業等方面,對江門來說,發展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可以成為突圍的“利器”。要發展,就要有研發、有創新。江門建設“雙碳”實驗室,可以圍繞新技術進行不斷突破,同時吸引資本、人才集聚。
“雙碳”,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全球性戰略。全球的市場是巨大的,特別是涉及能源的革命。
“雙碳”既是一個新發展理念的落實,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對江門在新一輪大發展中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廣東工業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 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曾雪蘭:
希望江門“雙碳”實驗室聚力關鍵技術創新
江門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力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典范,具備扎實的基礎和獨特的優勢。從能源結構來看,江門能源結構呈低碳化發展趨勢,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作為零碳能源的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煤炭和油品的占比逐年下降。從碳強度指標來看,近年來江門碳強度大幅下降,位列全省第六低,“十三五”時期的碳強度下降目標提前超額完成,碳生產力大幅提升。從產業發展來看,江門匯聚了優美科、芳源、科恒、道氏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新材料企業。從生態碳匯來看,江門森林覆蓋率達45.14%,生態系統固碳潛力巨大。
不過,江門要實現“雙碳”目標,也面臨著低碳轉型的壓力。除了在紡織、造紙、建材等傳統產業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之外,在承接珠三角東翼傳統產業和打造珠西物流樞紐過程中,工業和交通運輸業能源消費的剛性增量也將給江門帶來碳排放的壓力。
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催化劑和加速器。江門建立“雙碳”實驗室,可為我省“雙碳”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打下扎實基礎。江門可以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創造條件引進優秀的人才和團隊,更重要的是通過“雙碳”實驗室匯聚尖端資源,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路徑上尋求新的突破。同時通過建設“雙碳”實驗室這個頂尖平臺,加快推動江門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和創新成果轉化,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孕育新的綠色低碳產業。希望江門“雙碳”實驗室對廣東以至全國完成“雙碳”目標起到一個促進作用,吸引更多資源和要素匯聚江門,將轉型挑戰轉化為發展的機遇。